声明: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股票在线配资平台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,请知悉。
韩国和日本都有庞大的财阀集团,持续时间久远,而且涉及到社会各个产业领域,关键是以家族的形式延续多年。还有一个不容易被外界看到的一点,无论是韩国财阀还是日本财阀,都跟美国当年在东亚地区的战略密不可分。
你有没有想过,像集团这样庞大的财阀公司,难道就只赚钱而不会赔钱吗?另一家日本最大的财阀三菱集团旗下公司无数,最赚钱的又是哪一家呢?还有最后一个问题,韩日两国的财阀集团年营收有没有我国的企业多呢?
先来看一下韩国三星集团一年的营收有多少吧。
年营业利润1600多亿
李在镕掌控的三星集团,之所以能够在韩国崛起,其家族最应该感谢的是美国人控制下的韩国军事独裁政权。上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结束以后,韩国政府指定少数家族得到了特别贷款以及政府的财政支持。正是在这种局面下,韩国得以重新恢复经济发展,但是越来越具有垄断性质的财阀集团也应运而生。
包括三星在内,韩国国内排名前五的财阀集团,过去19年每年的总销售额都占到了韩国GDP总量的一半以上,尤其是在2012年更是超过了70%。不但利润丰厚,涉及的产业更是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,从电子产品到汽车,从食品到人寿保险,从金融到娱乐,一个普通韩国人的生老病死几乎就被这5家财阀集团“包圆”了。
这就是为什么要将他们称之为财阀的缘故。这些企业不单单在某一个行业里处于垄断位置,而是在韩国的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都处在垄断位置。如果从阴谋论的角度看,财阀的权力要比历届韩国总统高多了。其中影响力和营收最大的当然是三星集团。
三星集团去年的营业利润为32.726万亿韩元,折合成人民币大约为1646.3亿元。此外,集团销售额为300.8709万亿韩元,净利润为34.4514万亿韩元。听起来营收似乎不大,那只是因为韩国的国土面积小,人口也就只有那么多。如果韩国的体量跟我国一般大,三星集团一年的营业利润恐怕就不仅仅只增长10倍之多了。
此外,从亏损的层面也能看出三星集团的家底究竟有多厚。
有多少企业一年能撑得住77亿元的亏损
三星集团并非只赚钱而不会亏损。在2023财年,其半导体部门的亏损就创下了历史新高,总亏损额度高达14.88万亿韩元。
试问有多少企业一年能够撑得住数以亿计的亏损?而从这一点恰恰能够说明三星集团确实财大气粗,即便在亏损的状态下,半导体部门很快在2024年就扭亏为盈。
此外,在2024年第三季度,三星集团的市值也缩水了120万亿韩元。去年第三季度的营业利润只有9.1万亿韩元,大约为67.8亿美元。相比之下,去年第二季度的营业利润为10.44万亿韩元。正是在这种局面下,才导致了三星集团整体市值的缩水。
值得一提的是,去年三季度营业利润下降的部门还是半导体,这说明三星集团的芯片业务在技术竞争力层面还存在欠缺,以至于业务的负责人后来还公开道歉。
虽说三星集团在半导体领域落后于其他科技公司,但是整个集团财大气粗,别的业务只要能够继续营收,也可以持续向芯片领域输血。在这种情况下,恰恰能够证明三星集团业务雄厚,单一部门出现问题不会影响到整体发展。
韩国财阀富可敌国,不惧亏损,日本的情况也是如此。
日本财阀起源于战前,兴盛于战后
和韩国的情况一样,日本财阀的崛起同样跟美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区别在于,日本的财阀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更早的时期,无论是三菱财阀还是三井财阀,都诞生于明治维新时期。
得益于政府的扶持,这些企业在20世纪初期就已经具备了垄断性质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,日本三四家财阀集团几乎把控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。由于在经济上拥有不容置疑的垄断地位,财阀家族也可以向日本政治施加不容忽视的影响。
其中最大的三菱财阀公司遍布日本全国,业务更是涉及到方方面面,尤其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,三菱财阀更是日本军需工业生产的主要企业,所以三菱是真正的富可敌国,日本人甚至将其称为财阀中的财阀。
还有一点不容忽视,日本虽然在明治维新时期就逐步进行了现代化改革,但是企业的管理依旧带有浓厚的封建家族性质,所以日本的各大财阀跟韩国的财阀一样,也都是家族传承。这种局面持续到日本战败便戛然而止。
二战结束后,驻日盟军司令部正式实施了财阀解体政策。美国人打破了原有的财阀模式,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的管理制度。人们一度以为日本的财阀就要销声匿迹了,但谁能想到很快又起死回生。
主要原因是朝鲜战争爆发,美国需要从日本获得大量的产业及后勤供应,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,同时也放宽了对垄断资本的限制。如此一来,原先的那些大型企业再次出现了,产业和金融的相互融合,于是战后新的财阀又逐步诞生。
战后财阀最大的特点是不再像战前那样一切事务都由家族成员管理,而是出现了职业经理人运营的局面,财阀家族只是处在幕后进行终极操控。而且相比于二战之前,战后的财阀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发展层面又达到了一个新高度。
也就是说,虽然名称还叫财阀,但是战前战后的格局已经有所改变,唯一相同的地方在于,战前日本最大的财阀是三菱,战后日本最大的财阀依旧是三菱。
最高公司年营收1593亿美元
韩日财阀在产业垄断上是一样的,企业不仅仅涉及一项业务,而是触及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。就像最大的三菱集团,由于旗下的公司和子公司众多,每年的营收数据都是单一计算,而不是合并在一起计算,因为有些业务横跨了很多行业部门。
三菱集团中的三菱商事是营收最高的公司,2023年的营业收入为1593.71亿美元。再来看三菱集团的另一家企业三菱汽车,2022年的营业利润为1010亿日元,净利润为740亿日元。三菱汽车当年在全球的销量为93.7万辆,销售总额为20389亿日元。
从这两家公司的表现就能够看到三菱财阀究竟有多赚钱,因为不仅仅只有这两项业务,还涉及到多个领域以及多家独立运营的公司,换句话说,这就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,而且最高层只有一个家族在掌控。
除此之外,日本的各大财阀还有典型的多家公司联合持股的特征。也就是说,财阀不但拥有垄断性质,各个财阀之间还形成了严密的网状结构,他们彼此之间利益交融,由此形成的利益联盟形式牢不可破。
由于财阀业务控制了社会的方方面面,民众的生老病死乃至工作都跟财阀的一些业务密切相关,所以在这种情况下,财阀的影响力乃至权力绝对是要高过在明面上的日本政府的。
韩日财阀虽然赚的不少,不过和我国企业的年营收比起来,还是有些小巫见大巫。
年营收可达5300亿美元
你肯定在网上听说过,我国最大的企业要么是烟草,要么就是石化,但实际上都不是。我国营收能力最强的其实是国家电网。
连续五年,国家电网公司在中国 500强企业中一直排名前三,2023年的营业收入高达5300亿美元。排名第二的才是中国石油,营业收入为4830亿美元,排在第三的是中国石化,营业收入为4711亿美元。
我国的企业和韩日的财阀有着本质区别。一方面,无论是国家电网还是石化企业,他们都属于国有企业,性质是公有的,另一方面,韩日的财阀业务涉及多面,在整个经济产业体系中形成了垄断。
我国企业的规模虽然也很大,但基本上只是单一业务。国家电网只涉及电力,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也只涉及能源业务。如果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不是独立分开运营的话,其营收应该要高于国家电网。
以上是国有企业的情况,国内的民营企业营收最高的目前是京东集团。2024年,京东集团的营收总额为1.084万亿元,是唯一一家年营收超万亿元的民营企业,排在第二位的阿里巴巴,2024年的营收为9200多亿元。
结语
从社会整体上来看,韩国和日本的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财阀性质,关键原因还是他们的国土面积及人口相对较少。当一家企业的业务涉及更多层面,而且越做越强的情况下,在经济发展领域也就找不到对手了。
相比之下,我国体量庞大,不管有没有国家和公有制性质的限制,企业的发展都难以形成像韩日那样的垄断性质。也就是说,企业即便做大做强,也仅限于一两项核心业务,而不会像韩日财阀那样多个产业、多项业务同时垄断。
主要是因为人口众多,市场竞争力太大,企业再怎么发展也达不到那种垄断属性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,虽然美国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,但是其市场并没有出现像韩日这样的垄断采访,而是像我国这样,仅仅是一些企业在某个行业领域处于垄断地位。
所以说,韩日财阀的出现有其特殊性,一方面有美国这样外部因素的支持,另一方面,他们自身内部的情况也很容易让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,出现面面俱到的垄断局面。
易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